如果有15万预算,你会选什么车?
一边是配置拉满的国产新能源,L2辅助、语音车机、零百加速进8秒、综合油耗不到2升;
另一边是合资油车,1.5L自吸+CVT、织物座椅、手动空调,油耗接近7升。
结果呢?估计还是有“很多人会选后者”!
因为在他们看来:
电车就是玩具,不靠谱,补贴出来的东西,迟早要完蛋….
但真是这样吗?其实错了!
因为稍微对比就会发现:
新能源车是对油车的碾压,如果不是中国人还有“合资信仰”,根本没人买油车了。
先别急着反驳,首先让我们想一想,我们爱油车,爱的是什么?
爱的是发动机的轰鸣,觉得没有声浪的车,不叫车——顶多算个电动玩具吗?
听起来好像很有情怀,甚至特别浪漫。
可问题是——那些信誓旦旦说自己“爱灵魂”的人,有几个真的体验过呢?
不难发现的是:
大多数人别说V6、V8了,连2.5T高功率都没摸过几次;
开的最多的,其实就是1.5T,甚至1.5L自吸,配个CVT,主打一个“家用平顺”。
就这种车,你说迷恋“发动机的声浪”,觉得自己有品味——
说起来,不是太苍白了吗?
当然,也有人认为:
更多人爱的其是油车的“皮实”、“省心”、“保值”,不像电车——省油不省钱!
听起来言之凿凿,貌似一针见血。
但实际上呢,依旧苍白无力。
拿油车皮实来说。
最近这几年,多少合资油车开始频繁出质量问题——烧机油、换变速箱、发动机异响,随便一搜就是几百页投诉。
反倒是电车,压根没什么机械磨损,也没什么可坏的。
也正因为如此,主流厂家都是8年16万公里,甚至终身质保。
就这种情况,你说它不皮实?那到底啥才叫皮实?
而且,这里还有个隐藏的事实:
大众、丰田、日产这些车企也造电车,它们给发动机才3年5万公里的质保;
而到了电车上,动不动就8年16万公里、甚至更长...
就这么鲜明的差异性:
到底谁更容易出问题,谁更皮实?不是很明显吗?
至于省钱问题,油车唯一能说道的也就剩下“保值率”了。
但问题是,随着“价格战的升级”,现在的油车动不动就大降价。
在这种背景下,新车都不值钱,老车怎么可能保值呢?
所以,就不要自己骗自己了!
当然,道理讲再多,对比在现实,很多人还是不会服气——
认为就我聪明,这么多买油车的人不会算账,他们傻吗?
实话实说,真不是他们傻,甚至很多人在生活里特别精明:
去哪买菜便宜、哪家搞活动、哪个保险最划算,门清得很。
但问题就在于——买车这事,从来都不是一场“性价比较量”、“特别理性的抉择”;
品牌认知、用户习惯、情感积累,还有过去20年媒体和身边人口口相传的“口碑印象”,才是真正最难打破的壁垒。
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刚出来时,功能机用户也一边刷着短信,一边说:“触屏不靠谱,按键才经典。”
但几年之后,诺基亚直接退出历史舞台。
油车,其实正在走同样的路。
哪怕产品力已经明显落后,但在很多人心里,它依然等于耐用、省心、保值、开不坏。
这种认知,短时间内,是不会被摧毁的。
哪怕事实已经摆在面前,哪怕国产新能源,早已在体验上碾压一切。
但真正完成认知转变,往往需要两三年,甚至更久。
也正因如此,2024年全年,油车仍有1000多万的销售额。
但别搞错了——这不是它产品本身的胜利,而是过去20年积攒下来的“惯性红利”。
而惯性这种东西,一旦衰减,是没有回头路的。
所以,从更长远来看,油车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
这不是危言耸人,参考2019年那会,新能源车才不到5%的渗透率。
而如今呢?已经好些月份超过50%了。
而这,就是惯性衰减带来的结果!
总的来看就是:
如果不是中国人还有“合资信仰”,油车早就没人买了。
听上去有点狠,但这就是现实。
当一个1.5L自吸的车,卖得比L2辅助、百公里亏电不到3升的电混还贵时;
我们真的应该问问自己:到底图个啥?
是执念?是怀旧?还是仅仅害怕尝试新的东西?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