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陈泊丞
今年以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特别热闹,各大车企品牌动作频频:比亚迪发布全民智驾战略,率先推动智驾平权进程;特斯拉推出中国特供版“FSD”,引发行业热议;雷军直播小米汽车端到端智驾,掀起行业卷智驾的浪潮;理想、小鹏、鸿蒙智行等也都相继发布了新功能、新版本等等。
在一系列积极举措的推动下,智能网联汽车的“全民时代”加速而来。然而,随着单车智能上路的情况愈发频繁,其背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在逐步增加,如视觉识别不准确、单车感知不全面、行程规划不灵活等,从而导致车辆碰撞、堵塞道路等,引起了不少的社会焦虑。
与此同时,官方上层的注意力则是聚焦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另一条路径即“车路云一体化”方案上。去年,美国交通部正式发布C-V2X车联网技术国家部署计划《Saving Lives with Connectivity: A Plan to Accelerate V2X Deployment》,希望加快车路云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的部署,从而提升道路安全,降低交通伤亡,促进交通系统更加安全、可靠、高效。
在国内,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湖南长沙正在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并依托湘江智能编制出台《岳麓高新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创新先行区实施方案(2025-2027)》(以下简称《先行区实施方案》),支持园区全域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创新先行区,开展车路协同新基建建设及改造,搭建智能网联创新先行场景。
紧随上层战略指示,湖南长沙与美国不约而同地开启“车路云一体化”竞速模式,走在世界前列。
车路云一体化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为什么中美两国的上层都在关注车路云一体化方案的实施?对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各种路径和最终结果,有三个关键原因不容忽视。
一、单车智能“喧嚣”的背后,痛点频繁暴露。
站在单车智能的角度,尽管现在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逐步暴露出来的痛点却也非常棘手,引发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对技术路径的反复思考与验证。例如,特斯拉因为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就频繁出现压实线、走错车道或是视觉识别局限导致大量闯红灯等违章问题,以及无法准确识别潮汐车道、公交车车道限行等中国特色场景路况等,暴露出单车智能方案的不足。
同时海外研究也表明,在日出或日落时使用智驾系统的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是人类驾驶员的五倍,在转弯路段事故率是人类驾驶员的两倍。究其原因,在于在昏暗光线条件下,智驾系统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容易出现误判,例如将阴影误认为障碍物,或者因光线变化导致信号处理混乱,从而增加了事故风险。
诚然,单车智能的高效与快速应用在现阶段有目共睹,但是智能网联汽车想要实现更安全、更稳定、更全面的发展,就不得不推行车路云一体化方案的建设与实施,通过系统性的场景方案构建数字时代的智慧交通操作系统,来突破单车智能的物理局限。
二、车路云一体化的本质,是一场底层逻辑的“降维打击”。
基于车路云一体化方案的本质而言,这是一种高纬度的解决方案。它的发展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超越了“让AI开车”的单一纬度,通过车-路-云协同的智慧化交通系统,具备了重构城市交通底层运行逻辑的系统性能力。
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从“工具智能化”向“系统智能化”的升维。单车智能的技术重点在于依赖单车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感知周围环境,完成车辆的正常行驶。而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则是通过V2X(车路协同)技术接入城市级感知网络,从而实现更深度、更全面的城市交通管理。
以长沙为例,长沙在100公里的城市道路实现了车路协同改造,通过智能信控系统动态优化信号配时,减少了交通延误和拥堵,实现路段通行效率整体提升30%,并支持了Robotaxi车队的规模化运营。这种显著成果的实现,出发点不再是「车」,而是车路云一体化的综合协同。
三、智能网联汽车的终局,是城市治理“智慧化”。
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替代人类驾驶,而在于通过车路云协同重构城市治理的底层逻辑。当车辆成为城市动态数据的实时采集终端,当道路成为可编程的智能基础设施,城市治理将从“经验主义判断”升级为“全局最优决策”,这正是城市智慧化的核心要义。
截至目前,长沙有72条线路2072辆公交车已经完成智能化、网联化改造,可以接收准确的红绿灯等路况信号,高峰准点率提升到80%。同时,根据民众需求开设的5条智慧公交线路,更是有效缩短了区域居民30%的通勤时间。
这种基于实时数据反馈所实现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虽然很细微,但是对于城市交通治理、民生幸福发展却是有着显著的深层价值,甚至还能改写城市治理的综合范式。可以预见,随着长沙公共交通工具在车路云一体化方案的支持下,实现通勤效率优化,或将促使更多的民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从而减少碳排放等环境问题,推动城市发展绿色化。
根据规划,未来长沙将结合重点产业园、学校、居民小区的出行需求,通过打造智能网联创新先行应用场景,如推动智能电轨、智能驾驶微循环巴士、自动驾驶出租车、功能型无人车等创新先行场景落地等,将智能网联技术赋能市民高质量出行,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
长沙智能网联汽车,走在了正确的道路
中国已经在全国包括长沙在内的20个试点城市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全域覆盖。而美国交通部也明确提出,2036年前实现高速公路100%覆盖、75个主要城市路口覆盖率85%。这不仅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路径,更是全球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的共同选择。
在中美相继开启车路云一体化“竞速”的重要节点上,长沙智能网联汽车已然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而从目前的反馈来看,车路云一体化方案所带来的价值是多层次的。
其一,面向车端,车路云一体化正在改写单车智能的发展范式。单车感知的局限性非常明显,综合异常气候、异常路面、异型交通标志、盲区、特殊交通场景等诸多不确定性等因素考虑,单车智能是否能真正实现无人化的全自动驾驶,业内依旧争议不断。目前,量产车的智驾水平大多还停留在L2阶段,车路云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车辆的智驾水平,有助于帮助量产车实现更高阶的突破。
例如,长沙在湖南湘江新区就部署了486套RSU(路侧单元)、1900余个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感知设备,覆盖200平方公里城市开放道路和100公里智慧高速。这些设备通过边缘计算单元(MEC)对感知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将结构化数据传输至车辆,为自动驾驶提供了超视距感知和盲区感知支持,帮助缩短紧急制动距离,保障行车与行人安全,对车辆智驾水平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助力,红绿灯信号联通更让车路协同系统成为搭载NOA等关键智驾系统车辆顺畅通过路口的必要保障。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72 03-13